清代门墩都有什么材质?
门墩,是封建社会权柄和地位的象征和体现,从材质来看,大致分青石、麻古石、汉白玉、紫檀木、花梨木等。
青石、麻古石的,一般为民宅和中小型商号、富农所用。
汉白玉的,一般为官员所用。
紫檀木、花梨木的,主要为达官、巨贾所用。
门墩的高低大小因等级不同而有别。皇帝用的门墩高1.4米;亲王、郡王、贝勒用门墩高1.15米;一品官门墩高99公分,二品官门墩高84公分,以下依次递减,四品官门墩高70-80公分,七品以下用66公分的。如门墩高度不够,则用一块木板补上,叫做“补墩”。清代建筑讲究门庭,等级森严,所以各阶层的家庭多依门墩的等级形式进行攀比。
石鼓形又称鼓形,是清代最流行的门墩形式之一。有的鼓肩是圆的,有的鼓肩方或斜长方形。鼓肩上刻有“吉”、“喜”、“福”、万字不到头,寿桃图案等吉祥纹饰。鼓的底部有兽形底座,兽头向上,作昂首张嘴状,鼓的两侧有斜面的方形支柱,亦称“挡”。
须弥座又称莲花座。须弥座是仿印度古建筑的宝座形式,由几层方形平台和矮围柱构成,造型庄重而华美。须弥座上的鼓墩为圆形束腰,鼓上雕饰图案。底座为壶门式,门楣正中的方框中镶圆匾,圆匾上镂雕篆字,书写姓氏。门楣两侧镂雕如意头。莲花座下的底座四面凿出四个孔,孔中可悬配石抱鼓门的铜门环,十分美观和实用。须弥座门墩多用于贵族和富商大贾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