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印章叫什么?
关于印信的称呼,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官称,一类是私号、别号等,本文主要介绍作为官方用印的“印信”。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多有在节、旌旗上刺绣标识的做法(《礼记·士冠礼》),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大小官员皆以朱色印泥刻符为凭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可见,从先秦到汉,这种印纹的式样和颜色是有规定的。汉唐以后,又出现了“押”或“监”字,宋元以后始称为“章”。
清人梁章钜在《印章篇》中解释道: “古之印信,其形式不可复知矣。自秦一统之后,制曰: ‘左右丞相及六宫天子之印信,左右都尉及九卿御史大夫之印信,凡二十品’; ‘其文,秦篆也’。盖秦之初,公侯伯子男及诸郡县守令之印,无不篆文。汉承秦制,亦以篆为正。汉末,分印之文为重横者谓之‘公章’;其文为两横行者谓之‘直书章’;其文为三行书者谓之声书章’。晋宋齐梁,多效汉制……隋开皇时,命牛弘定印式,曰: ‘皇朝旧典,每州总管、刺史并令史及诸司佐史,并准州府之例,给印。’盖隋代,州县官印仍仿汉制而小之。唐太宗即位,更定官制,诸王、刺史以下之印,各于本署篆字。武后临朝,始铸铜铁印。宋因唐旧,惟真宗时添诸州府及监司官属印,余无变化。元世祖初,改行草篆隶,杂用新旧。” 从这段引文中可以总结出:首先,汉唐时期的印信除了金印之外,多为阴文(篆章);其次,到了宋代,由于官印材料升级,铜铁充足,官印的颜色和材质与以往不同;最后,元代开始,印文的字体开始多样化。
至于私人的名号,古人是很谨慎对待的。周秦以来,有 “姓”“氏”之分,西汉刘歆著《春秋历谱》云: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姓是已婚妇女所居之姓,氏则是贵族男子的尊称。东汉班固在注解司马迁《史记》的时候说: “姓氏,男子称号,言姓者,男子之所生;氏者,男子之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先秦以及西汉时期,一个成年男性是有属于自己的姓(氏)的。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开始开放,姓氏的概念逐渐模糊,隋唐时期,姓氏已经完全没有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