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块法币是多少人民币?
1942年,国民政府印行了第一种面值超过万元的钞票--“关金券”,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发行5亿; 1937年至1945年间,国民政府先后印制了约500余种钞票,总发行量达2667亿元。 这些钞票在境内流通时,一般都标注有“法币”(National Currency)字样,所以又被称为“法币”。 同时期的美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是“法币政策”,禁止黄金、白银进出口和对外交易,导致国内民间所蓄积蓄的银元、铜圆都只能换得有限的“法币”。 由于连年征战,国民党政府财政赤字巨大,为弥补经费不足,从1938年到1945年,相继增发行了“中储券”“联银券”“联金券”等,但这些纸钞的信用都难以得到保障。 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占领区甚至出现用伪满货币和法币兑换的情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19日开始发行新纸币,收回所有旧纸币,“法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目前市面上的价格:“关金券”每枚约合0.02元(1937)~0.03元(1939)人民币;“中储券"每枚约合0.07元(1941)~0.1元(1945)人民币;“联银券”每枚约合0.17元(1943)元人民币;"联金券"每枚约合0.14元(1946)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