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高古玉价值更大?
礼玉的制作和使用,是国家典章制度的首要和核心,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什么等级的人,行什么样的礼,用什么样的玉。礼玉包括璧、琮、圭、璋、琥、璜等,后来有人称之为“六器”。例如,鼎在商周时本是烹饪之物,当它可以作为礼器使用时,就成为权力等级制度的核心象征,有“九鼎”定天下之说,此后鼎被称为传国重器(后来改以玉玺代替)。
“六器”中的一些玉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但大都为小型玉器,加工手法较简括。到了商代,玉器的造型变得厚重,工艺上以粗线、直线、平直为主,具有粗犷、豪迈、严谨的作风。周代对商风作了适度改革,出现了“以文束其粗豪”的现象。两商周的玉器在纹饰上多用扉棱纹,出现了双面上下纹饰对称的制作(这被后代仿制者刻意追求)。其制作工艺已不单用切割,而出现了镂空、游丝毛雕等技法。周代的礼制更为严密繁复,玉的等级规定更加明确,许多玉都可与礼乐制度的典章一一对应,所以后世许多玉器图谱中多称周玉制作精美,等级规制详密,价值极高,宜为收藏首选对象,并以此鉴别真伪高古玉。
从历年的国内外拍场情况观察,如无特殊的出土现象(指考古发掘和某些意外发现),符合上述标准的高古玉往往有50%左右成交(指与总数相比),单品交易价格的高低主要由器型大小所致。例如,一件商代兽面纹玉琮在香港拍卖,价格为25万港币,而一件清仿三代礼玉的玉琮价格为2万港币,前者为后者的12.5倍。而一件晚清仿周代的凤纹玉圭拍卖价为0.8万港币,一件仿商代兽纹玉璜拍卖价为0.9万港币,则与真古玉价格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