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行書作品?
苏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中秋,距今已经有九百四十余年,这是苏学士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每每读来,总能引起我无尽的遐想和感叹。在古代文人雅士的名篇中,咏唱明月的诗词文章灿若群星,数不胜数,但是,像苏子这样如此发问的还不多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之夜,良朋、挚友、家人欢聚一堂,面对如镜的圆月,品茗、把盏,举杯邀月。皓月当空,天上人间,尽情地宣泄着自己胸臆,似乎唯有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能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秘密,在那神秘、朦胧的世界里,可以不加掩饰地寻找到自己的影踪,可以毫无拘束地把那些欲说还休、或欢欣或苦闷的事一一诉说。
问明月,何时才有?在那皓月当空之时,似乎早已经存在,自有人类就有明月,月亮不老。古往今来,人类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万物生长,沧海桑田。月盈月缺,日出日落,星移斗转,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月星辰,宇宙银河如此的巨大,而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似乎明月是生命之源,长生不老,是人世间至美的象征。苏子在哲理与情感的交汇处用词作形式向明月发问,其结果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对月圆明彻的追求,还有那无穷无尽的宇宙,那难以琢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