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翡翠什么颜色最好?
说到颜色的选择,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天然翡翠的形成过程。 一般来说,天然的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钠铬辉石和透闪石等。 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其中占比最重的硬玉元素会使翡翠呈现不同程度的绿色(翠色)或无色。
其次,在翡翠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其颜色出现变化。例如埋藏于地表以下的翡翠,可能会受到氧化铁等离子染色的作用,使翡翠整体变成红色;而若是在地表以上,则可能受土壤中的铁锰物质染色,使其呈现黄色、橙色甚至是灰黑色。 不过这些颜色上的变化都不影响其作为宝石的基本属性——透明—半透明,且均质体。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翡翠,内部结构的晶形、硬度以及密度都是一致的。
所以从宝石学的角度来看,决定翡翠价值的最关键因素还是颜色,而颜色又分为:底子和表面颜色两大类。 其中底子颜色指的是未经染色或漂白的颜色,而表面颜色指的就是经过染色后的颜色。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选购的翡翠大部分是用于佩戴的,那自然就要选择底色。因为表面颜色虽然也比较好看,但是容易失水掉色,时间久就会失去光泽,变得暗沉,影响美观。 而底色好的翡翠指的是纯净度高的翡翠,也就是内部瑕疵越少越好,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住翡翠原本的色泽。当然,如果底子好,又有颜色点缀的话就更好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家为了销售自己的“瑕疵品”,会用专业的词来描述他们的缺陷。例如,将黑点称作"黑瑕",将黄翡叫做“暖色”等等。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识别。
在这里还要提及一下,目前市场上存在有一部分人工染色翡翠。这类翡翠通常都是底子颜色较浅的糯种或豆种,表面有淡淡的色调,并且色泽分布均匀。
这类翡翠价格便宜,很受欢迎。但是因为经过染色,可能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大家还是要谨慎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