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多人合拍?
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在百度百科上做过简单的描述 这里稍微调整一下: 中国功夫电影采用“多人”、“合拍”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的《少林寺》,这部电影由香港导演张鑫炎指导,李连杰主演并主演了后续作品(例如《洪拳大帝》);而《少林寺》的内地版本则由徐浩峰改编剧本,于海担任动作导演。
《少林寺》以独特的风格引起了香港电影公司的注意,不久之后,成龙、洪金宝开始指导以“少林武功”为核心的电影,比如《醉拳》;而另一边的台湾则开始拍摄类似的作品,不过那里的“武打明星”多是由台湾地区武术冠军或者影视演员出身的,比较知名的有龙飞虎、郑少秋等。
八十年代初,香港电影公司开始将“武侠片”作为主流题材,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个时期香港特技人员的水平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很多高难度的武打镜头都得以大尺度地用在电影中;同时期内,大陆也开始出现《少林寺》之类的电影,不过质量普遍不高且没有形成系列,直到《霹雳贝贝》开始才有所改观。
随着李小龙的意外死亡和成龙的转型,香港的武侠电影开始走向末路;而大陆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崛起,《少林寺》和《武当》等电影不仅在国内票房大增,而且还输出海外,让中国功夫在海外赢得了更多的粉丝。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传统功夫片逐渐被“古装仙侠剧”取代,虽然也有《太极》系列及《叶问》系列这样的佳作,但整体水平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