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只有中国有吗?
中国不是麋鹿的起源,也不是其分布的中心区域。 1900年,一位英国猎人在江苏省南部射杀了一头长着“奇怪角”的动物(也就是现在的麋鹿),并用其角作了一个精致的标本来纪念这次狩猎。这个标本被送到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
1938年到1942年间,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东部的许多地方,其中包括这个动物的原产地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日军入侵前,这两个省的麋鹿数目大约有7000头;但是,战争期间大量民众丧生,战后幸存的生物并不多。
到50年代末期,世界上除了一个动物园里保存的几只雌兽外,已经没有野生或半野生的麋鹿了。这些雌兽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从中国散失出去的。其中一部分是被作为玩具动物捕捉的。在它们当中,有的被带到美国,养在美国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内;其他还有几只,分布于美国西部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60年代初期,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麋鹿的复原工作。他们首先从引入外来雄性个体开始,于1963年和1973年先后将两只年轻的荷兰雄鹿引种到中国,以作为亲本进行繁殖。70年代初又引进了6只西班牙雄性和2只法国雄性,作为新的配偶。但直到80年代中期,这些进口雄鹿都没有能够繁衍后代。
最后一只从海外引进的公鹿是在1997年从芬兰引进的,但在1999年就死亡。与此同时,为了增加繁殖的机会,中国还先后从国外引进15只雌性麋鹿,但仅有4只在中国的饲养条件下实现了怀孕。这4只雌性麋鹿最后在中国繁殖了大约100头幼仔。 如今,生活在亚洲的麋鹿都是19世纪初由西方人猎取后放养的,或是作为礼物赠送的。目前全世界所有的麋鹿都可以追溯到那仅存的野生种群——来自荷兰的12头雄性和4头雌性——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