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会不会没价值?

施青梦施青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也很感兴趣,因为最近也入坑清钱,不过我是玩川字版别和背文。从楼上的图片来看,这应该是一部清末的机制铜圆。 首先说一下这种铜圆的背景知识。1853年(咸丰三年),清廷下令在广东开铸“咸丰重宝”当十铜元,这是我国自产机器制钱的开始。此后,各地纷纷效仿,天津、上海等地也在咸丰末年铸造了当十铜元。光绪年间,清廷又令湖北、江苏等省仿铸“咸丰元宝”当十铜元。但当时铸造的铜元面值以当十为主,也有当五、当二、当一的,其中当五的又称之为“中圆”;此外还有铁钱、铅钱等材质,但在流通领域不常用。

到了宣统年间,由于清廷财政窘迫,就令顺天府(北京市)和直隶总督衙门于1907年开始在蓟州(今天津市蓟县)建厂,准备铸制当十铜元,后来由于经费有限,只铸造了一枚试样。该铜元直径2.6厘米,重7.1克,黄铜质,其正面中间为“宣统元宝”四字,周围环绕满语“宣统年造”,背面是“十二花星”图案及英文标识。由于这枚铜元制作精美,数量极少,目前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

通过这个知识背景的铺垫,题主所说的“清铜币”应该就是指代这样的机制铜圆——即由各省局负责铸造,形制统一,面文标有局名,背面有局记或花饰之分。这类钱币由于流通时间较短(主要是清朝末期),存世量不多,因此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由于其面值较小,一般用于市场交易中的辅币功能,所以很难保存下来。而像楼上图片那样的“清代机制铜圆”应该是另一类古钱币,主要指代的是晚清政府为筹措军费而铸行的当十大钱。这类硬币虽然样式上与上述的“宣统元宝”类似,但是材质一般为红铜或者青铜,有些甚至还会掺杂铅、铝等金属,因而质地较软易磨损。同时由于其流通时间较长且用途较为广泛,所以在市场上比较容易找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