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在何处?
中国的古籍,绝大部分保存在大陆. 简帛典籍大部分都在湖南长沙和马王堆汉墓中出土. 敦煌遗书中也有一部分经书. 但真正的大头是在日本和俄罗斯.
先说日本吧. 明治维新后,为了寻求富强之路,日本开始大力扶持国学(日本的国学跟我国古代国学意义差不多). 当时著名的国学问者大隈重信(日本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提出: “我东方之学问,必须以东方的文献为依据”“欲求知识于世界,不可不先求知识于中国”
于是日本人掀起了一股到中国收藏古籍的热潮. 据统计日本现在保存的中国古籍大约有80万至100万种,几乎涵盖了明清两代所有知名的藏书楼所拥有的文献,这其中肯定包括很多孤本和珍本! 当然有些书也不是日本人当初希望收集得到的. 比如说康熙帝曾赐给日本人一部《康熙字典》,但日本人当时并未收集汉字书籍,所以这部字典就出现在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里. 再比如,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在整理沙畹所著《吐火罗字典》时,发现其中有很多中文词语是现代汉语中所没有的,遂将其译成法语并编撰成字典出版,没想到这些内容却是出自一部十四世纪用汉文写的典籍——《太平广记》(此书在宋代以后失传,只有个别章节收在其他典籍之中),而这部典籍正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再说俄国人. 清代末年,一些中国人留学俄罗斯,其中就包括严复和张园。 他们二人在俄国都攻读学位,并获得金质奖章和博士学位,但让二人刻骨铭心的不是学位,而是俄国丰富的藏书资源。 当时在圣彼得堡就有五大图书馆和十一个科学院,馆藏总量达3000多万件文献。而在莫斯科也有四个大型图书馆和一个出版社,它们都是免费向外国学者开放的。 这些图书馆的馆藏并不互通,但却都收藏有《四库全书》。
1925年北京大学建校二十周年时,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刚刚落成(今北大图书馆旧馆),邓广铭教授赴俄参加庆祝大会并在那里度过了两年时间,主要工作就是抄录《永乐大典》里的宋元旧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