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胡碑在中国?
关于“多胡”姓氏的来源,据说是这样的——西汉时期匈奴王子托孤汉朝,被汉朝封为“多侯”,其子以侯为姓称为“多侯氏”;魏晋南北朝时多氏子孙因避战乱南下定居江南地区,因为“侯”“胡”二字读音相同且字形类似,在迁徙过程中多氏族人为了逃避仇敌的追捕,便改姓“胡”并沿用至今。 当然这是正史记载,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历史事件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从语言上看,古匈奴语中“dohu”有“王族”“贵族”的意思,而汉语中“多胡”的意思是“众多的胡人”,两句话里的“胡”字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胡”本义就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部的民族总称”),可见这个名称是翻译过来的,而且翻译者一定知道匈奴语里王族或者贵族的称谓。
其次汉代出土的匈奴人穿的衣服上就有“多胡”的汉语标识,这也说明“多胡”这个姓氏在汉唐时代已经存在并且一直使用到明代。 再次现代语言学证明,古代鲜卑语“duo-gi”意思是“自己的”,而蒙古语“duugi”也是“自己”的意思,用今天的语言分析“多胡”这两个汉字,“多少”的意思里就含有“自己”的意思。所以“多胡”实际上就是“我自己(的人)”的意思,这恰好与“我执”谐音,大概“我是‘多胡’的人”这句话在古代匈奴语里就是这么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