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使用纸币?

璩泽中璩泽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帛”,即丝织品,是古代最常见的货币之一;另一个常见货币种类就是“钱”,也就是铜币。 秦朝建立后,统一了度量衡,制成了标准长度单位“尺”和重量单位“斤”。后来人们在生活中常说的“一尺”、“一斤”等,都指的是这些标准单位的数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增加货币的通用性,除了将原有的“金”“银”作为货币外,还统一了圆形方孔的铜钱。在秦二世统治时期(前209年-前207年),又首次使用了纸质的货币——纸钞,又称“钱钞”或“交钞”,以代替原本沉重的金、银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但当时纸钞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仅限于官府之间用于正式场合,而且数量也相当有限。秦末战乱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败,大量民间财富被官府没收充公,使得本来就已经很有限的私人财富急剧减少。

西汉初年,虽然经济的恢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社会上的贫富分化依旧非常明显,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征战,国家耗损巨大,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他先后实施了盐铁国营化和铸币权集中政策,极大的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富商豪强以及官僚阶层普遍富裕,而普通民众的收入却十分微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到王莽当政时期,为了扭转这种贫富分化局面,实行了“五均六管”制度(五均指均输、资园、菜市、金市、皮市,六管指关市、市管、铁市、盐市、酒市、榷市),意图通过对市场进行干预来调节贫富悬殊问题。其中就包括发行“大钱”(即价值大的钱币)。由于大钱与货币的兑换比例是固定的,价格较高的大钱实际上是一种补贴,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生活负担,受到了人民的拥护。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汉献帝曾下诏废五铢钱,以谷麦代钱,但最终并未推行开来。曹魏建国后,以“钱文甚多,流转不利”为由,宣布废除五铢钱,采取以“谷帛代钱”的原则,由朝廷严格控制钱价,但民间私铸钱之风盛行。

西晋统一天下后,为了缓解贫苦大众的生计,曾短暂的使用过铜钱与海贝混合流通的方法,以钱易贝,以贝易钱,相当于现代的银本位制度。东晋时,南方的郡县开始陆续设立钱署,管理钱币铸造。至此,中国进入了币制的成熟阶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