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邮票为什么叫大龙?
这要从中国第一套邮票说起,1878年发行了这套邮票。当时清政府收到德国制造的胶版印刷机,准备用它印制钞票和邮票。然而技术人员的水平还没有达到独立印制邮票的能力,就在机器上做了个“Z”型标记,委托英国印钞公司代制中国首套邮票——大清银币壹圆。这枚邮票的图案是清政府御用的蟠龙图形,称为“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共分5种面值(3分钱、4分钱、6分钱、8分钱、1毛钱),分别印于光绪六年(公元1879年)至十三年间(公元1887年)。由于它是中国第一枚邮票,又被称作“老纪特”(因首字母均为“J”T),如今已经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国家博物馆就收藏有全套的大龙邮票。 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大龙邮票的纸料选用得很差,时间一长就褪色、翘起,再经过流传、转让,能保存下来的是凤毛麟角。据说,世界上现存的大龙邮票不过60多套。
后来这套“Z”字样的雕刻铜模因故被毁,为了继续沿用这套模具,在“Z”的两侧各加上了两个竖条,改成“Z-N”字样,用以压制新的邮票。因为模具旁添加了一排小字,所以这套模具也被称为“增号”,由它所印制出来的邮票被称为“增号邮票”或“改值邮票”——1分钱的那一枚增加了“增号”四个字,5分的、8分的两枚增加了“改值”二字。这套邮票现在通称“小龙邮票"。 大龙和小龙的发行时间相差29年,因此人们常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从图案上看,大龙是雕版印刷,颜色浓重;小龙是凹板印刷,颜色浅淡。从防伪效果看,小龙采用了黑白双色套印,而且两条龙的造型不同,一雄一雌,很容易区分。正因为有了小龙,大龙的防伪功效才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