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有什么艺术元素?
这个问题问得真时候,答得也有些敷衍…… 中国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
以马踏飞燕为原型设计的巨大雕塑《奔腾》坐落在南大门的入口处。 进入南大厅,整个展厅被一道道LED屏分割成十几块,每块上面写着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名词: 书圣羲之的《兰亭序》、大唐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宋词《水调歌头》、元曲《天净沙·秋思》等等,它们被LED屏打上灯光,仿若一幅长长的古代水墨画缓缓展开。 这种设计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活”起来的表现之一——让经典“说”起来! 走到主展区,一个巨大的圆形展坛上,24节气的标识牌排列整齐,每个标识牌下面有一篇与节气有关的短文,短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组成了“和”——“二十四节气”之意因此得以凸显。
而主展区的一个个分界面,如“家园”“生存”“秩序”“创新”等,是以不同的色彩区分的,就像中国传统色彩图谱,清新而淡雅。 创新是粉绿色的,充满生机;家园是暖黄色的,温暖而静谧;生态是绿色的,象征着生命;而和谐是淡蓝色的,代表着我们的梦想! 中国馆里有很多与艺术有关的内容。
在“家园”部分,有一个展示各地民居的建筑模型,其中有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浙江的吊脚楼、广西的干栏式建筑以及蒙古族的包房。这些各具特色的中国民居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有序”部分的展示中,有两个很特别的艺术品,一个是351年的紫石英号战列舰残骸,它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并成为了中国海军的缩影;另一个是一个由60多万个易拉罐组成的金属雕塑,它仿佛在诉说着工业发展史上的辛酸与痛苦,易拉罐构成的一座座“高楼大厦”也暗示着现在的工业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