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洋真实价值多少?
1935年,国民党政府铸行了“国民政府造孙中山像三币”,其中包括一种60分面的银币,即“六星版”“国父像”,这种硬币的图案和英国10先令的银币类似.。 后来,这个币种又在台湾和香港先后制造,但发行数量都很少。由于当时的银元都是海关税、关税等赋税的主要征收渠道之一,因此这些货币在流通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最终没有能够流通开来。
二战后,由于战败国德国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于是将大量银元走私到亚洲各国进行买卖,其中就包括了“国父像”。 当时,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人口众多,并且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因此成为了日本等战败国有意拉拢的对象。作为交换条件,日军允许国民政府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买日本的钢铁和其他工业原料,同时还可以用这些原材料配兑成金币或银元,也就是所谓的“易货交易”。 就这样,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年间,日本总共向我国输出了一亿多枚的银元和五千万克左右的黄金。这些货币流到中国之后,大多被回收熔化,重新铸成法定货币,或是填充到各种预算缺口中,而极少部分留存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占领时期,为了稳定伪满地区的货币体系,同时也曾允许东北易帜后的“东北银行”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日军所控制的金属矿产,然后把这些资源加工成的金属材料铸造成“东北币”,再行发售出来。这些货币流通一段时间后,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回,重新加工成金银块,或者铸造为金、银币。 据统计,自抗战期间至今,日本共向中国转移了近百万公斤的黄金和约一亿吨的白银。而这些货币和贵金属原料,如果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价格,至少值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