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的那个画卷叫什么?
《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宽24.8厘米,目前保存的最为完好,宋徽宗赵佶用淡彩描画的宫廷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 画面所展现的人、事、物超过700个,有房屋桥梁13座,车辆20辆,船只20余只,牛马80余匹,百姓800余人。
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法(就是现在常说的“散点构图”),将繁复的事务巧妙地融为一体,全景式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全画结构严谨、造型朴实、笔法细腻、色彩淡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北宋时期的社会民风及城市建设情况。
这副名画是南宋高宗即位后,由内府收回,并交宫中画师吴说等人临摹传授给后世子孙的。此画除个别处外,大多清晰可辨。 这幅古画在明代曾归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有,后来流入清内府,嘉庆时因皇帝嗜赌,便将这幅画当作赌资输给了一位姓李的大学士。李大学士得到这部古画后十分珍爱,将它的卷首尾各接出二尺作为镶边,并在上面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他死后,这部古画传到他的后人手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部古画被运到四川保存。抗战胜利后被运往台湾,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 2005年10月12日上午,《清明上河图》在北京拍卖会上的最终成交价为1.04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