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圣有几个?
在中国,“艺术”这个词被用滥了,似乎学艺术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艺术家”(比如有些美术老师就自称某画派的创始人或某某艺术家);而实际上,能被称为“艺术品”的东西非常少。 我这里所说的“中国当代艺圣”,指的是真正称得上是“艺术”的东西——它们必须是个人的独创性行为,并且必须是对这个行为本身有充分自觉的。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算“艺术”呢?我认为,一个东西如果能被称之为“艺术”,它必然具有形式感、符号性以及超越性。 “形式感”很好理解,例如一幅画的色彩、线条、构图都是其形式感的组成部分。但只有当这些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时,我们才能说这幅画有了形式感。可以这么说:没有形式,就没有艺术。 而符号则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一切文化都有其承载的意义,都意味着某种语言和意义系统。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这么定义艺术:艺术就是象征意义与形式感的完美结合。 超越性是指艺术作品超越了创作者本人所赋予它的意义,使得不同的人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和理解作品,进而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
以上所说,是我对“艺术”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我再来说说为什么鲁迅、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不是中国的四大艺术大师。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并不是以个人身份来进行文艺创作的。虽然个人在创作艺术时很重要,但艺术的重要还体现在它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那些不以个人名义进行创作为什么要称为“家”,如《齐白石全集》、《徐悲鸿画集》等等?!如果以团体为单位来出版作品,那又何必单独提他们的名字?所以,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家,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是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使然。 也许有人会提出,赵朴初先生是否应该排进前五?我的答案是未必。在我看来,赵老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但他之所以能够在诗词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个人的天赋,另外再加上他的身份带来的便利——他可以接触并得到指点许多优秀的诗人词人。如果没有那个特殊的时代,他是无法成为诗词大家的。同时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优秀诗人的指引和激励,赵朴初才得以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所以,我把钱钟书和季羡林两位先生的排序放在赵朴初之前。当然,如果他们排在一起,那可是近代中国文坛最奇妙的景象:两个大才子斗嘴斗了大半辈子,临了竟然排在同一朝代同一名列……这也许可以称之为“世纪末的奇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