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银子什么朝代开始流通?
“白银”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就我所知目前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我理解题主的意思应该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的货币体系中加入了银这一元素,并且此后一直延续下来未变的这么一个过程。 事实上明中期以前中国还是有自己的货币体系的(或者说明末的“银本位”之前),这个体系以粮、绢等实物为主要货币(具体可参看《明代钞币制度研究》)。
当然实物货币也是有缺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兑换率不稳定。而银作为商品,其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银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加上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的白银产量增加(具体可参考张五常的《中国经济制度》),从而使得银这一元素加入了中国货币体系并逐渐取代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从历史来看明末的“银本位”确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当时明朝的经济已经非常虚弱,无力执行另一种货币体系。而明末财政又极度依赖盐铁税收,这样的单一税源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干扰。同时明末的人口和耕地都远远小于汉唐时期,这也是因素之一(汉唐时期的货币体系与明中后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以铜为原料铸造钱币,同时又允许民间铸钱,因此所谓“恶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不明显;此外唐朝还有“禁钱”,也就是禁止使用没经过官方认证的钱币,这也和明朝的中后期的做法一脉相承——只禁止私铸而不考虑私贩,因为那时候海外贸易相当发达,海外进口的白银数量也非常大,所以明廷其实也管不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