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是什么?
古币简单说就是古代的铸币,现代货币的源头,它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现在的货币形式以电子支付和银行卡为主流,但是人们对于古币的热情只增不减。无论是网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多钱币交易会,许多古玩市场和超市都有卖古币的摊位,还有许多人自己收藏着各种的古币。即使是不值钱的一分钱硬币,有些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了。
在2016年,一枚1974年铸造的五分硬币拍出了520元的高价。2018年,一枚1953年的分币也以132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些数据都表明了现代人对于古币的热衷。那么如此受欢迎的它们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古币是历史上各王朝使用的金属货币的总称,包括商朝的“铜贝”、战国时代的“刀币”、秦代的“圆形方孔钱”,汉代的“五铢钱”等等。这些最初由奴隶制社会产生出现的货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沿袭了下来。而到了近代,人民币作为当今社会的流通货币,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是你知道吗?最早的货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用于买卖物品的“钱”,它在一开始只是计数的工具而已。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用贝壳当作货币,但是由于它太小太重,后来被重量单位“斤”“两”取代,再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发明了圆形方孔的钱币。
在汉唐时期,由于军事强大的原因,周边小国纷纷纳贡,其中就包括马匹和丝绸,这便出现了“丝绸之路”。为了支付巨额的购马费用,汉朝发行了“西域租谷钱”,唐代则流行“番市钱”,这两种纸币在当时起到了调节贸易的作用,为古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除了国内货币外,在古代国外的一些地区也在使用中国制造的铜钱,如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发现过中国西汉时期的“半两钱”以及明朝的“大明通宝”。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铸币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