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几大流派?

云海峰云海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宽泛,我试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国画,然后再谈一谈历代的流派。 什么是中国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中国画的源头,去探求中国人对于“艺术”的看法。 关于艺术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仪式(参见《礼记·祭义》),最初的艺术家是巫师。他们通过歌舞来通天地鬼神、祈求国泰民安,这些最早的舞蹈也就是最原始的艺术。而与舞相关的工具和手段(如鼓)也是最早的乐器和美术品。

当然,一个事物从它最早的出现到发展成独立体,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各种文物和资料中不断找到“艺术”的影子。但是,如果我们要找一种跟“艺术”原初形态最接近的东西,那可能就是汉族先民在节日里摆出的一种姿态——傩舞。这种在过年时模仿神明和凶兽的舞蹈,其最初的目的在于驱鬼辟邪,同时带有娱神(神灵也爱看戏啊!)的性质。

而在这种姿态下,人们既表达了自己对于神的敬畏,又表达了自身对于美好的向往——这就触及了中国画最根本的问题:美(阳刚)与敬(阴柔)的统一问题。 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美术概念,但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却是极其深入的。早在先秦,儒道两家就已经开始探讨此类问题了(详见《礼记·檀弓》及《论语·雍也》)。而到了汉魏六朝时期,文人参与祭祀的机会减少了,于是便开始在节日里自主表演傩舞(汉代称为“巴渝舞”)。他们一边装作神明一边作歌舞之态,同时吟诵着古人的诗文,这实际上已经属于我们今天看到的舞台戏剧了。

而中国画的笔墨章法,与这一时期的舞台上的造型是非常相近的。文人不仅要作书画,还要作花鸟,这是因为古人把一切自然物都人格化了,所以作花鸟其实就是作人物,只不过现在的人物装扮换成了鸟兽草木的形貌而已。 而为了达到“美善结合”的最高境界,古人想出了“以书入画”的办法。这个“书”并不是单纯的书法,而是指代一切具有书写性的艺术形式——这也包括了今天的书法。也就是说,中国画从一开始就追求笔情墨趣、文雅清静的高逸风格。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古人把写出来好看的字作为绘画中的点景布陈,或用作题款,或是用作印章,或是用作裁剪留下的边边角角。总之,他们要利用一切机会让画作看起来更“美观”一点。 而“美感”的获得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一点很像西方的古典主义美术——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它们都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风格,非穷极毕生之力不能很好地掌握。

所以,综合起来可以说中国的传统美术(包括今天内的国画、西洋画以及雕塑等)追求的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此:笔墨情趣与文雅清静的统一。 中国画的流派 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文化氛围不同,画家受到的文化教育各有差异,加之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个人性格气质的差异,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画风。

这些各具特色的风俗,就是所谓的“画派”。 “四王”指的是明代四位著名的画家王绂、王绂、王鉴和王翚。因为他们都是苏州人,且都在康熙年间任过朝廷的职务(翰林院),故有此称。这四人的画以山水画居多,属传统派;“四僧”中的石涛则是明亡后以写意山水出名的画家,他本是皇帝身边的和尚,法名超岸,号苦瓜,擅诗书画印,风格特立独行,是近代中国画画派的开拓者;“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中期的扬州画坛上有名的八位画家,他们的题材多取民间生活,风格各有千秋,对后世影响巨大。

现代的中国画,受外域人文环境和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探讨古代的所谓“流派”。只要我们把范围限定在中国范围内,并且聚焦于传统的绘画方式,那么上述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头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