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艺术馆在哪里?
“万里江山,无限风光。”中国的版图恰似一个神气活现的雄鸡,而长城就像一根飘动的羽毛,沿着中华大地起伏,绵延,连接起过去与未来!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筑长城以来,到明英宗正统五年(1439)最后一座关城--嘉峪关完成,历时两千多年,我们伟大的祖先先后建成了万里长城。
北京是历代王朝建都之地,这里的长城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燕长城和赵长城;秦统一后修筑了西段长城;汉唐时期在今张家口南部和山西北部修筑了新长城;明代为了防守鞑靼蒙古与瓦剌蒙古的侵扰,将长城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并修建了众多的关隘和城堡。北京的南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
说起八达岭,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戚继光。 隆庆年间,朝廷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驻节蓟州(今天津市蓟县),镇守边塞。当时边境的敌情相当严重,乌斯道称“自嘉靖末年,虏患日殷”,袁宏道上疏说“北虏寇边,往来无常。”戚继光于万历元年(1573)开始在北口附近修筑关隘,万历四年在延庆修筑九眼楼,万历十三年开始营建八达岭, 万历十四年竣工,至此才形成了今天的八达岭长城的形态. 戚继光的《练兵纪实》中谈到用“屯田法”来解决军粮问题,同时提倡“艺植”——种植桑树养蚕采丝,开垦荒地种粮种菜,使部队有了稳定的粮食和蔬菜来源,避免了依赖民间贸易购买粮食而产生的腐败现象。他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百姓的爱戴。
到了清康熙年间,皇帝亲自指挥两次击退了沙俄侵略军的进攻,清军主力击败了进犯漠南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所率骑兵,确保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从而奠定了今天我国的边界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力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领土完整和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然而,外敌入侵从未远离,我国西部和南部边境线漫长而又复杂,高原、荒漠、沼泽、雪山遍布,给武装巡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我们的边疆战士常年驻守在条件恶劣的环境里,忍受着孤独和苦寒,守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们像长城上的一个个方砖武士一样,用忠诚和热血构筑起了新长城,捍卫着祖国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