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家简介?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与林则徐、魏源并称为“晚清三大家”。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很多爱好书法的人收藏。 他就是被誉为“字圣”的清朝书法家——何绍基。 (一)少时聪慧过人 1799年,何绍基出生在湖南永州,祖籍是广东番禺。他的祖父何凌汉是乾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擅长行书、隶书;父亲何维栋在嘉庆道光年间也曾中进士,不过没有做官,在家乡教私塾。受家庭环境影响,何绍基从小便对汉字书写十分感兴趣。
据传,他在七八岁时,有一次和小伙伴玩耍时,见地上有笔尖,便拾起来玩,不小心把笔尖弄丢了。小伙伴四处寻找,却怎么都找不到,遂大哭起来。而何绍基却在满地找笔尖,不一会就找到了。当时围观的人不少,大家都称赞他聪明伶俐。
还有一次,他家有个仆人犯了罪,县太爷要处罚他,让他跪下。这个仆人不服气,说:“你家孩子还小,怎么能像大人一样顶罪呢?”县太爷问何绍基多大年纪了,他说十二岁。县太爷觉得一个孩子不值得用大刑,就把他放了。
(二)天资卓绝,名师指点更卓越
由于受到父辈的影响,何绍基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练习写字。他的字最初学习赵孟頫,后学习欧阳询、褚遂良,再学颜真卿、张旭。除了以上几位前辈的字他都有所涉猎外,他对汉朝的古文字研究也得心应手。
由于天赋异禀,再加上家学渊源,何绍基的书法在年轻时代便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当时有人评价他:“笔势似晋唐,字法极精妙,清楷第一。”
然而,天资再好的初学者,也需要名师指导才能更上一层楼。恰好在嘉庆十年,即1805年,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同书来到湖南教诸生写字,何绍基得到老师的赏识,经常一起去探讨问题,两个人的关系匪浅。
后来,何绍基随梁同书到北京,继续深造。在此期间,他和另一位文学家洪亮吉交往甚密。 (三)宦海沉浮,始终初心不改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作为读书人,何绍基虽有心报国,但却多次应试不第。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四次科考中,他以恩科举人入选,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虽然官运亨通,但要常伴君侧,谨小慎微,不能出一点儿差错。何绍基却偏偏不爱伺候君王,不喜欢那种生活。当道光帝亲自出题考核他时,发现他的字迹写得东倒西歪,顿时龙颜大怒,认为他是故意欺君,要治他的罪。多亏大臣们求情,才免去这场灾难。
历经劫难的何绍基看清了朝廷的真相,从官场上退下来,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开始大量写诗、作画、练字,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自己最爱的书画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