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用什么纸?
我推测,古代山水的创作可能使用一种吸水性较强的麻质布料(类似于现在的棉布),因为麻纤维的吸水性能要比生宣强很多倍。 这种材料比较厚实,可以反复使用,比今天的速写纸还要好用。而且由于古代的颜料和现代不一样,它是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胶矾水稀释后的颜色,在纸上是覆盖性的着色,所以可以用纸的背面来绘制。这有点像今天的速写或者素描用橡皮擦着色的方法,只不过古代的纸张都比较厚,完全可以像布料一样来回搓揉、打褶而不变形走样。 这种“速写本”应该是画家们日常画山水所用的工具。我们偶尔能在他们的画作中发现一些题跋,例如李成《寒林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段有一行很小的字写着“作画日日如斯甚觉佳趣向不用笔如今却于作书画用笔又无别法只此可学矣”“学书”即是说学习作画,“用笔”指代的就是这种纸质。另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也有类似的题记:“画山水有二癖。何谓之二癖?一者描时,爱于纸上先聚墨点,谓之‘浓墨花’;二者落笔画时,喜缓缓轻轻,曰‘行笔’,又谓之‘行皴’。”这些都可以证明他们确实是用类似今天的素描纸或速写纸的材料来创作的。
这种绘画方式跟现在截然不同,可以说完全是另一种艺术体系了。虽然最后呈现的作品效果近似,但是其工艺流程是有天差地别的。如果让我们现代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已经被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得完全习惯于使用油画颜料、丙烯颜料或者是水彩、水粉等化学合成颜料,也被各种油画笔、丙烯毛笔、水彩画笔等现代化的绘画工具所驯服,早已忘记了没有油彩、没有画笔的日子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