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不是书法家?

印敏华印敏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家者,书之家长耳!以字言,书也;以人言,家焉。毛公之于书法艺术,盖民女也——业余爱好者而已。 故其幼时学艺,不过聊抒怀志之情罢了。11岁时,他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字体略作方扁”,此一字之评,尽得王氏书法神韵,可见其功底。及壮,游于京华,受业于章士钊、沈尹默等大家,书艺日进。

然其一生用墨甚多,而著述甚寡,唯存二稿——《论书绝句一百首》与《七律·答友人书》,前一首写于1963年,后一首则成于1975年,可见其对书艺的看重与研习时间之久。 这两首诗词,足可窥见毛公书艺之堂奥。先录《论书绝句一百首》前半部分,观其笔意: 书画同源百代流,文人翰墨古今谋。

楷书初祖应推窦,行书远祖出右军。 书艺渊源,自是百家所宗。毛公对此颇有见解,故前四句将楷行渊源交代清楚之后,第五句即点出楷书源头——“初祖”应为北魏碑刻之首推的《张猛龙碑》和《张玄墓志铭并序》,而“行书远祖”则为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再观其书法,确如所言。若说毛公书法有何特点,那应是结体宽博,气势恢宏,且笔画较多,字字饱满。其正草互临之作很多,最著名的当数《长征诗帖》。 录《七律·答友人书》,观其布局: 友人寄书言我病,忧心如焚恨不消。

夜寒雾重霜雪天,仰看星斗大如盘。

何来烦恼绕心头,惟有一气向前看。

心虚过虑非病源,精神内守疾病干。

动止有节劳益损,语言有序思烦脑。

食饮有度脾自健,起居有时形自端。

不妄作劳劳逸杂,精神气血共回旋。

少思无为淡滋味,花竹琴书两相伴。

心平气和百病无,日高睡起精神满。 此诗作于1975年冬,此时毛公已逾古稀,而书法亦至化境。通观全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押韵自然,字字句句体现着严谨的格律,堪称完美。

而最妙者在最后一联 ——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和行为方式,那必然健康无病。每天即使睡到中午,也能精力充沛。 这大概算是养生秘籍了,也是毛公书法创作的心法,若以此自居,想必定可为无数后人立下丰功伟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