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书法家有谁?
我列几个吧,以行书见长。 首先当然是“二王”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王献之都生活在东晋年间,当时东晋王朝定都金陵(今南京),而金陵附近就有长江穿流而过;另外他们俩都是琅琊王氏成员,这个家族有不少人在江边上做官,所以可能经常在江边练习书法。
其次,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昪的儿子李煦非常喜欢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作品,曾经派人去江南各地搜索王羲之真迹,得到之后装裱成卷,取名《江文忠公王羲之书》,这个“江文忠公”指的就是王羲之中年所做的官——江州刺史。因为这件作品收录在北宋初年所编的一部法书名作中,所以宋代以后历代刊印《淳化阁帖》等字帖,都收入其中,并以此闻名于世。李煦所在的时代距离长江很近,所以应该算是长江边的书法家。
再次是明代吴承恩,他写的行书传世作品比较少,但是他在小说里写了李白的一幅自传,李白这幅字用行书写成,笔势潇洒,非常漂亮,吴承恩自己也很喜欢,就请人刻成了印章,盖在书中。不过,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李白的这幅行书真迹应该是唐朝时候的作品,至于作者是谁,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和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比较接近。 还有清末民初的谭延闿。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做过民国总理,但是更出名的可能是他的书法。谭延闿的行书初学颜真卿,后学欧阳询,再后学王羲之,晚年融各家所长于一炉,自成面目,被称为“谭体”。他以“谭体”所书的文献典籍有很多,最著名的可能要数他手书《红楼梦》全本了。当然这部《红楼梦》不是原著,而是程高本,也就是“脂砚斋抄本”“戚蓼生序本”“甲辰本”的底本,现在所见的各种刻本、影印本的《红楼梦》大部分都由它演变而来。
除了上面这些有名有姓的书法家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也擅长行书或者行草书,由于无据可查,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