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有姓什么大石的?

步梓晨步梓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爷爷的爷爷是石敬亭,字希范,清代同治甲午科举人,曾任山东曹县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我小时候听太祖母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曹县发生水灾,老百姓死了很多,朝廷派来了一个钦差大臣调查灾情,准备发放赈灾粮。

到了曹县后,这位钦差大臣看着一片汪洋的水泽,心头火起,责问知县是如何做事的——难道县城里没有良田可以耕种吗?怎么让这么多百姓吃不上饭!知县闻言一脸苦相地回答说:“回大人话,本县虽有县城之内皆系膏腴之地,然民人却无栽种之土……下官也是无可奈何啊……” 这时,我祖父的祖父石敬亭走出来打断他们的对话,气定神闲地说:“回大人的话,下官任曹县教谕时,曾亲眼看到城内百姓家有栽种的土地几百顷,现在水退了,想必都可以种活了。” 钦差大臣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连连拍着石敬亭的肩膀说:“老夫子,还是您了解民情呀!来来来,咱们喝酒去!” 于是,石敬亭成了钦差的座上宾。

第二天,县里发下来了救济粮,按人头算,一人一两银,总共五百两银子。可是这钱要从天上掉下来的话,那么就得有个接钱的碗啊。当时县里的库房里也就剩下几百两碎银子,如何能凑足这么多钱呢?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人提建议说:“府里不是还有两尊元青花瓷碗嘛,价值千两白银,拿来变卖成现金,应该够发了。” 于是,这钱就有了着落。

第三天,按户籍统计下来,全县一共五万人口,正好每人一块银元宝,不多也不少。这情形被一位在外做生意回家的富绅看到了,他来到县衙门,对知县说:“下官路过徐州的时候,听闻贵县发生了水患,想来必然饿殍遍野,流民遍地了。” “那倒是有的。”知县有气无力地说。 “不知县里筹措了多少赈灾粮?” “五十万担粮食。”知县答道。 “这么多!”富绅惊呼一声,随即压低嗓音问道,“都是细粮?” “一半细粮,一半杂粮。”知县答道。 “哦。”富绅点了点头,“那够吃了,本县尚有余粮三斗,一并送来充饥吧。”说着让人抬进了三十口装满粮的麻袋。

第四天,县里分发赈灾粮的时候,人们发现了惊人的一幕——每个灾民的面前不仅放着白面馒头,还有几根大葱,一大碗炒鸡蛋! 人们欣喜若狂,纷纷感叹:“还是朝廷好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