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草书什么不愧是书法家?
他写的字,谈不上什么草(章)书;连行楷都称不上的。如果硬要归入哪一类的话,只能算行笔稍快的楷书(或者行款较正式的“蝇头小楷”)…… 至于说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现代书法大家”……嗯,那只是媒体和某些人的说法而已,他自己可没这么说过。而且看他的行笔和结构,的确是传承了魏晋唐宋古帖的规矩的——虽然可能他根本不看那些古帖。 (当然,如果你说他继承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古人笔法结构的神髓,这倒可以说是客观的评价。)
他的字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
1.结体平稳匀称且易识。这点也是魏晋唐宋古帖共同的特点,也是书法初学者最喜欢的一点。所以他的字适合作为练字的范本。
2.笔势开张,笔画粗细对比强烈。这一点容易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加之现代汉字的字体倾斜度本来就比古代字帖要大(为了排版美观及适应现代读者的视觉习惯),故看起来更有动感。这点大概借鉴了邓散木所说的“笔阵”的说法吧(参见《书法概论》)。
3.笔画多带钩拐,以方笔为主。这也和古帖特别是魏晋时代的古帖用笔相近,而与后来的唐人写法不同。
4.字形偏扁,不像欧阳询、褚遂良等唐人碑版那么方整。大概是取法晋唐古帖的缘故,也和他本人“少学欧柳,后法褚遂良、赵孟頫”的师承有关。
5.字形大小相宜,疏密得当。这个主要是和他的书写内容有关的,他是以写大字著称的,因此不可能如小字创作那样把每个字写得过于紧凑。
6.用墨饱满,有笔墨趣味。这点主要是由他的大字书写特点所决定的,若写成细字,恐怕就很少有这样的效果。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比如他的字是硬笔写的……但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啦!到他八十年代再写的时候,已经全用毛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