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毛了吗?
在知乎上看过不少关于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的问题了,大多数问题下都是神吹、神踩,各种观点都有。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法判断哪个观点更靠谱一些(毕竟我们不是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我只有一个建议——不要相信那些“神”说的绝对的话。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1.先来看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 这是百度指数上关于 “人民币汇率” 的搜索趋势(2015-06-30到2017-08-31) 可以看到,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频次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的。这说明人们关心人民币兑美元价的情况是在变少的。
同时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指标——美元指数。它反映的是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情况,其中就包含了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
我们可以把2015年8月底(美联储加息前夕),以及今年8月初(美联储加息后续)两个时间点上的美元指数对比一下。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在两次美联储加息之前和之后,美元指数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说明最近两次美联储加息,对美元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之前几次美联储加息时,美元指数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通过上面两种不同的指标,得出的结论是有细微差异的。但无论哪一种,都表明一个道理 ——近两年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整体上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并没有出现大幅的波动。
当然,你可能会说,虽然美元指数没变,但是一美元能换的人民币可变多了。这是因为我国外汇管制的原因导致的。国家不允许热钱大规模流出,在外汇市场上,我国会用增加外汇储备的方式,来减少市场上的人民币供应量。从而保护本币的价值。 但你不可能像外汇管制前一样,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金。因为这些宝贵的外汇资源,都被锁定在了外汇管制的“墙”里,无法流动。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一次资产的大缩水…… 所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面对外汇管理局这堵“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一点,别犯大错。
2.再来说说汇率机制的选择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因为最近不少人谈到人民币汇率的时候,都说现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没有弊端了,应该放开管制,让市场决定。 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叫做 “汇率市场化改革”。所谓 “市场决定”,只是我们对汇率制度安排的目标。我们的实际做法是市场主导+管理浮动。也就是说在保持汇率高波动的趋势下,我们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干预外汇市场,避免汇率的过快上涨或下跌。
这种汇率机制选择,可以说是有利有弊的。好处在于能够保持汇率稳定的态势,规避由于单边预期导致的汇率大幅波动。 缺点在于交易成本的提高。因为任何一次汇率调整,都需要政府主动地、定向地卖出/买入外汇,以维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而这需要付出额外的交易成本。而且,这一机制下,由于政府会主动的介入交易,从而破坏市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