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下水怎么鉴别?

益楚天益楚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下水的说法不是很准确,应该是指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开始作为货币使用。对于纸币来说,只要不收回并销毁,不论怎样流入市场,都是这个流程。 对于硬币而言,这个“水下”的说法就比较好笑了,因为根本不可能有硬币从“水底”经过,这个“水下”不过是把没有流通的硬币称为“水下”而已,而一旦铸币厂把硬币注入流通渠道,它们马上就会浮到水面——成为货币。因此人们常说的“硬币发行数量”其实指的就是进入流通领域的硬币数量(当然还包括铸造成本的损耗)。所以严格地说,这个“发行数量”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量。

我上面说过,人民币作为记账单位并不存在问题,因为银行体系可以无限印刷钞票来偿还债务;但作为交易媒介则必须足够多,也就是说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货币存在,才能很好地执行交换的职能。

以中国为例,现在电子支付非常盛行,很多人已经很少用现金了,如果只计算流通的现金,其数量是远远不足以支撑交易的。这是因为尽管你不见得会带很多现金出门,但是任何人随时都可以从银行取出现金。事实上,我们考虑的是总交易额,不是每次交易额。比如有人买一套房需要一千万,他可能一次付清,甚至通过贷款完成交易,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千万最终必然要从某个地方得到兑现——无论是现钞还是银行转账。而如果只计算流通中的现金,其数额显然是不够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于,我们除了算一笔钱的流通次数以外,还要计算它有多少次被重复利用的机会.这种机会越多,说明交易效率越高,对交易对象的依赖性也越弱。换句话说,同一笔资金用于多次交易,相当于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从这个角度看,网上支付固然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它并非完全减少了交易中的货币需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