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错版多少种类?
1、人民币没有“错版”的概念,只有残损币、污损币等说法; 2、所谓的人民币错版,实际上是指错误发行、印制了人民币。这些纸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市场流通,从而保留了样张或者孤品,以“错版”的名义流入民间。 比较出名的“错版”有: 1953年第二套人民币2元纸币(苏联代印)的正反面图案,被颠倒了; 196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2元人民币的票面花纹,被倒过来贴在了背面; 还有2005 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50元票面的牡丹花,将“MUGUA ”字样印在花朵上,等等。 目前网上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是: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每一套上都曾出现过“错版”,而且大多数“错版”都能升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如果仔细研读相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错版”大多是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纸张倒置而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错版”都出现在我国人民币的印刷流程中呢? 这是因为,无论哪国,在印刷钞票的时候都要经过审模、制版和印刷这三大步骤。在这过程中,极小的误差以及纸币在经过机器挤压后产生变形,都有可能导致出现印刷错误。 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其中原理——用打印机打印一张纸,如果打印机和纸张不平行,那就一定会出现一条竖线。
当然,这种因机械等原因造成的“错版”数量非常有限,且无法全部流出。因为每印刷一次钞票,相关技术人员都会进行仔细核对,同时还会利用荧光检测仪,检查有无漏扫或复写等现象。大部分“错版”都在这个环节就被销毁了。但总会有部分“错版”侥幸留存至今。 不过,这些“错版”虽然是因为印刷失误导致的,但它们并不是伪造的,而是真品的衍生品种。不能把它们当作假币对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凡是修改货币面额的数字,包括数字的大小写形式,其计算方法应当按照原面额换算。所以,所有号称“X千分之一”的“错版”,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