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的有多少人民币?
我1999年上大学 那年一个月生活费500,一年6000。 我上高中的时候家境还比较殷实,爸妈都是国企领导,收入比较高。那时候家里还有一辆桑塔纳和一辆奥迪,生活过得相当滋润。不过高考考得不是很理想,去了外省的一所211大学,爸妈觉得那所学校太偏远了,于是就在本地给我办了退学手续,让我重新参加高考。那一年我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带着复读生的光环进入了大学的校门。
我刚上大一那一年,国家刚刚取消了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大学校园也刚刚从封闭变得开放。各种商业活动开始涌入学校。我们宿舍8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饭箱(类似于现在的电饭煲),从家带的米和蔬菜放在里面,到了午饭或晚饭的时间,打饭的师傅会准时送到宿舍。我们宿舍离食堂最近,因此饭票卖得最快。那时学校不允许外卖进学校,所以其他距离食堂远的宿舍会来我们宿舍买饭券,一张饭券价值一块钱。有一天晚上我们宿舍进了几个不认识的人,他们看了我们一眼后,直接问“有没有饭券”,我和舍友相视一笑,知道有上门的生意了,于是就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那个时候一个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是500元,而我们宿舍的这几个陌生人看上去非常有钱,身上穿着名牌,提着的塑料袋里装满了水果。每个人手里都有很多饭券,于是我们的生意立刻红火起来,不一会就卖出了上百元的饭券。
后来和他们熟识后了解到,他们是外地的学生,家境十分富有。父母每个月都给好几千的生活费。当时我的感觉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以前在家听长辈说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变好了,但是没想过会变得这么好。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兴奋得很晚才睡着。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在宿舍里大快朵颐。边吃边讨论着未来的打算。有的同学想继续深造,考研究生,有的同学打算毕业后出国留学,也有同学准备毕业后工作,因为他们的家庭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财富。
那时候我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自己能有机会上大学很幸运,能认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很幸福。至于将来要干什么,完全没想过。只是每天认真地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偶尔会有忧愁,就是担心考试不好,让老师失望。至于父母的担心——没有钱上学,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不可能出现在我的脑袋里。 直到十几年后,我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校园,发现周围处处是高楼大厦,而我的母校,因为资金紧张,不仅欠教师的绩效工资没发,还欠学生的学费没给。再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每次掏钱时肉痛的表情,才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才深刻体会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