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罗马是什么?
各位好,今天来谈谈“补号”的概念。 所谓“补号”,指的是在纸币的印刷制作过程中,因纸张、油墨或印版出现问题,导致出现需要修补的痕迹,这些被修补过的货币叫做“补号”。 在钱币收藏中,“补号”是个俗称,学术界称之为“折页”或者“残币”,从广义上讲,凡是由于印制技术的原因所导致的纸币出现重复号码的情况都可以叫作“补号”。但考虑到读者熟悉度的问题,本文统一使用俗称“补号”这一概念。
现在来说明什么是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罗马”。 “二罗马”是指1953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的6位数字前两位是罗马数字(I、II)的编号。同理,“三罗马”就是第三套人民币中6位数的前三位是罗马数字(I、III)的编号。而“四罗马”即是前四位是罗马数字的编号简称。
以元角分计价的纸币,其编号是由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共同构成的,因此就有了“一二三四罗”的说法。其中,“一毛”指票面金额为1元的纸币,“二马”指2角的纸币,“四罗”指4角的纸币,而“三罗”则指10元的纸币。
目前,在我国流通的人民币属于第五套人民币,而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属于第四套人民币。关于这四套人民币的发行情况,可以参见我的专栏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知识》。 第三套人民币于2000年正式停止流通。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它的币值设置了5个档次,即10元、5元、3元、2元和1元,没有发行2角和4角纸币;与第一套人民币相比,它增加了50元面额,减少了100元面额,同时取消了金圆券的100元面值。
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风格较之前两套人民币有了一定的变化。例如1元券上的拖拉机图案,5角券上镶边的蝴蝶兰和荷花,都体现了时代特征。 第三套人民币共有6种正面主景,它们是1元券的“拖拉机”,5元券的“纺织车间”,10元券的“煤矿工人”,5角券的“纺织厂车纱线”,2角券的“炼钢工人”,1角券的“石油钻井平台”。此外还有三种背面主景,分别是1元券的“国徽”,5元券的“国徽”,2角券的“长城”,而10元券和5角券的背面则无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