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的拾及答案是什么?

柴德伍柴德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 答案就是“10元”。因为“拾元”的汉语拼音和英文翻译都是ten yuan。你仔细看一下纸币的上方,有行数字,由小到大排列,从右到左分别是阿拉伯数字“10、20、50、100”和汉语拼音字母“Yi shi,Er Shi,Wu Shi,Qi Shi”及英文翻译“ONE TEN,TWO TEN,FIVE TEN,FORTY FIVE”。所以这行数字中的第一个是10元(拾元)的意思。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有这个? 这个问题的问法有些奇怪,好像“为什么要规定答案为‘10’而不是其它的数?”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问得更具体一点——为什么要在这张纸币上印「拾」这个数字而不印其它数字。

我猜想是为了表示这张钞票是十元的(因为钞票上是汉语拼音和英文翻译,没有汉字)。因为在历史上我国有在纸币上印收付金额的先例,比如南宋的会子就印有“准充会子,每两作钱一百文用”字样。但这样印钞票并不是什么创新—早在元代纸币中就有这样的设计,《马可·波罗游记》也提到这种印法的纸币:“每一锭之值,以银换之者,其值为四十枚……此等纸锭颜色洁白,印有各种文字,写着价值若干……”这里提到的“印着价值”的纸币就是元朝的“宝钞”。 明朝初年发行的大明宝钞也有类似的文字,只不过“值多少文”不再写在纸上而是刻在板上。清初沿用明代宝钞的做法,所发行的钞票“大清宝钞”也有“准交银两”的文字。民国元年发行的“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明确规定了银币和铜币的设计,同时为了体现“废两改元”,颁布了以元为单位的新版钞票,上面印有“本币单位元”的字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