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首选水头还是颜色?
先说结论,以我多年的翡翠经验来说,买翡翠第一要素:种!买翡翠第二要素:色。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不把颜色放到第一个因素里呢?这是因为在众多的颜色中,有一种颜色是无论如何都排在最前面的,那就是绿色。 只要是绿色,不管它的色调、饱和度如何,一定是购买翡翠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就像我们买衣服一样,除了颜色外,第一考虑的因素就是尺码(大小),其次才会考虑色系(风格)以及用料(材质)等等。因此如果一块料子,种水和底色都很棒,只是稍欠绿,对于懂行的买家而言,往往愿意花更大的价钱去争取。而若果是纯色的底,种水不足的话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比如有一些带有色差的绿,或者是色跟质地无关的青绿、黄翡等,它们在行内的评价和市场价格就未必有绿得那么高了。所以如果是这种特殊情况的“色”,就要另当别论了。 还有的情况是,当一件翡翠的价值已经取决于它的颜色时,如满绿手镯或者挂件等,种水反而变得不重要了。因为种再差,它最多也就影响一点颜色的饱和度而已,而对整体观感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一般情况下并不成立。
翡翠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颜色与种份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颜色在翡翠的品质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和透明度、水性配合起来观察与评价。那么,买翡翠优先选颜色还是种份?
在翡翠的评价中,颜色与透明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要素,“色比花”、“两分色、八分种”、“色是皇帝,种是将军”都说明了透明度的重要地位。在透明度高的翡翠中,色彩会在光的照耀下更显灵动、鲜活,在“水”强色更艳的同时,颜色又增加了透明度的厚重感和稳重感。“色浓、种好、底子细、水头足”的翡翠是品质、价值非常高的翡翠。如果翡翠的透明度好,但颜色较暗、色相不太好或色块较大,就不太美观,价值也较低。
一般来讲,优质的绿色翡翠首先应是水好(透明度高)、绿色鲜阳、三绿、浓绿,即“水头足、绿色俏”。
如果翡翠的透明度一般但颜色相当艳丽, 色彩纯正,这种翡翠的外观也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喜欢翡翠的人一般都能接受。
如果翡翠的颜色一般但透明度非常好,这样翡翠的外观会给人晶莹透亮的感觉,如果雕工较好,价值也会相当高。
如果翡翠的颜色与透明度都较差,即使颜色可以接受,但太“干”(透明度差)或“脏”,也难以给人美的感受,价格也不会太高,如果颜色、透明度都能达到较好的水平,就是一块品质好的翡翠。
由此可见,在颜色与种份的关系问题上,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过分强调一方面。从总体上看,颜色好、种份也好的翡翠品质好、价值高,颜色差、种份也差的翡翠品质差、价值低,而种份好、颜色差者在品质和价格上通常都好于种份差、颜色好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绿色翠色差的小颗粒品种中,颜色往往比透明度更重要,若颜色“正”(不偏色)、颜色较浓,即使“水”不够好,价格也还是比较高的,而同类品种中“水”特好但颜色差,其价格反而较低,如水黄阳绿翡翠的价值低于青阳绿翡翠。总之,翡翠颜色对翡翠外观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颜色不好的底子再好,其价值也不会太高,而同样“水”份的高档绿翠在绿色差(暗、偏色、色多阳少)的情况下,价值也会下降很多。因此在高档翡翠中,颜色的影响超过透明度的影响。
在翡翠的购买中,对于有经验的人,通常将翡翠的颜色和种份同时考虑,综合对价格产生影响;而对刚刚开始接触翡翠的人,建议首先选择种份(即水头)、行话叫挑“底子”,先从透明度入手,再找颜色,因为种份好的翡翠更加保值,也具有更大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