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价值多少?
目前,汉白玉的收藏与投资正渐渐升温。 汉白玉石材因材质细密坚实、温润如玉故得此名,是一种软玉,以纯白为上品,带有青色者次之。这种美石最早发现于新疆和阗(今和田)一带,后因这里开采的石料质最好,故得“和阗玉”之称。
随着新疆和阗玉资源的枯竭,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的“和阗玉”,其实大多来自青海。因为青海所产的美玉,在颜色和质地上有相当一部分接近于新疆的和阗玉,所以也有人将这种玉叫作“青海玉”或“青海和田玉”。
从考古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人工雕琢的玉器了,商周时期各种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到了汉代,玉器在造型和上更趋完美,雕刻工艺也日见精致。
汉代的玉器除祭祀、装饰功能外,还作为身份的象征,所以当时的玉器和今天的奢侈品很有些相似之处——只讲求价值而不重实用。而且,由于玉材料的运输困难,制作过程复杂,导致当时玉器价格奇高。一件普通的玉璧都要值五十金,而一块好玉则更是贵不可言。
《后汉书》记载光武帝皇后“元始元年正月,诏曰‘先公佩紫绶者二十有余矣;夫人赐金印赤绂者十四岁矣’,是时,贵盛无比焉。”这仅仅只是皇帝赐予夫人的赏赐而已。
到王莽时期“黄金每斤六十钱,白银每斤的价额较之一年前又跌去了一半还要多,至后更甚。”如此高的物价不仅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就连帝王的奢华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西汉晚期成帝的祖母傅太后想造一座精美的宫殿,但工费太贵只好作罢。后来她使用了一条“卑辞谄语,以幸求媚”的办法,使朝廷减少建造宫殿的费用。
西汉末年,政治混乱,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玉器价格更是一落千丈—一公斤以上的上等美玉不过几十金,一公斤以下的普通美玉甚至价值不到一金。东汉时期虽然曾一度复兴,但好景不长,后来连续战乱,社会再度进入动荡的不安定状态。
由此看来,两汉时期的玉器虽然精美绝伦,但就其本身来说,却是集劳作与艺术于一身的产物,并不仅仅是如今这般纯粹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