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什么时候停用?
1955年3月1日起,我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停止流通人民币1元(币值:10000)、1角(币值:2000)两种纸币; 1967年12月1日开始,国内停止流通1分、2分、5分硬币,市场流通的4分硬币继续流通; 1978年开始,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并同时回收旧版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开始发行,共有12个券别,包括1万元、5千元、5百元、4百元、3百元、2百元、100元、10元、5元、5角、5分和2分,由于当时没有独立的货币计量单位,因此采用“元”作为单位。
为了适应商品零售定价的需要,1955年3月1日,我国发行了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而此前所发行的钞票,如人民币1万元,是用于大宗交易的,在流通中很少遇到。为了便于交易,从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的钞票,将原来的“圆”改成“元”,每个“元”由10枚“角”组成,1个“角”由10个“分”组成。这样,原来的一万元现在改称二元,5千改为五角,5百改为五元等等。
除了元以外,还有角、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是: 一元=十角、一角=十分,一元钱等于一分钱的10分之1,二分钱等于一毛钱的一半。 这种一元等于角的计价单位一直使用到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