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画有价值吗?
先泼盆冷水,无论印刷技术怎么发展,数字印刷怎么普及,手工印刷(机械印刷的中间过程)都不会被淘汰,至少不会完全被淘汰。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手工印刷可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跟手工印刷本身没有本质关系,但是手工印刷确实可以给创作者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而数码印刷虽然也可以调整颜色、浓度等,但毕竟不如人工操作那么灵活。
所以,我们经常在市面上看到一些由手工印刷而成的艺术品。 比如,英国皇家邮票设计师艾德文·托瓦茨的作品集《信使》收录了他为英国皇家邮政设计的200多种邮票和小型张,而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手工印刷而成。 比如,德国著名设计家汉斯·艾森巴赫的作品集《色彩的设计》中收录了他的彩色设计作品750多幅,这些作品很多都是通过手工印刷而成。 再比如国内的《中华遗产》杂志2016年第一期曾介绍过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印书机——荣斋印书机,而这台机器印制出版了《海国图志》,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机器生产图书的先河。 《海国图志》封面 除了国内之外,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的平面设计师马塞尔·布劳特的作品《艺术家的工具:字体设计和版式设计》,这本书是由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圣劳伦特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该出版社正是采用手工印刷的方式给本书署名。 同样,美国的另一位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为自己著作《色彩心理学》所创作的彩版插图以及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出版的《设计百科词典》也都采用了手工印刷的技术。
当然,上面提到的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国,由于市场导向明显,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等原因,手工印刷业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落后。不过,我总觉得这恰恰给了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而又正在飞速发展的国家一个机会——利用手工印刷的独特优势,融合现代科技,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设计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