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有没有收藏价值?
谢邀! 曾经有一伙人因为收藏“流星的碎片”而闹上了新闻,这些“流星碎片”其实只是一小撮烧结而成的陨石。 2016年9月14号凌晨一点钟左右,台湾高雄市发生M7.3地震,有人发现一颗直径约30公分的陨石以每秒5公里的速度撞向地面,爆炸产生巨大火球,瞬间照亮整个夜空。 随后,一个“宝藏”出现在人们眼前——大量大小不一的“流星碎片”散落在海滩上,在月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不少人打着手电筒在海滩上寻找,希望可以有幸运的一天。 但事实是残酷的,这些“流星碎片”仅仅是一些富含铁、镍的金属颗粒经高温熔融后冷却形成的玻璃质凝聚体(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没有磁性也没有放射性的危害,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因为这些“流星碎片”的熔点非常高,普通的打磨过程无法使其表面光滑,反倒是越磨越粗糙,所以千万不要试图把玩或是镶嵌在首饰上。
这些“流星碎片”虽然没有任何文物价值,不过由于数量众多,如果妥善保存的话,还是有保值和升值的空间的。 在收集“流星碎片”的过程中,有台湾网友还意外捡到了“恐龙化石”! 据这位网友描述,这块“恐龙化石”长约8公分,呈灰白色,有点类似骨头粉的颜色。当他把这“恐龙化石”翻过来时,突然发现背面刻着几个细小的字。 经过仔细辨认,这几个字竟是“L.C.Huang 2016”,下方还有两行数字: “02-12-16”“38478” 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品牌的名字和一个商品的编号,但是关于“L.C.Huang”这个人或这个品牌的具体信息却再也找不到了…… 为了慎重起见,小编特意查了一下有关史前的地震记录,发现2016年在台湾地区至少发生了两次里氏规模在6级左右的浅层地震,一次在7月份,另一次就在9月14号的这次。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看似像恐龙爪子形状的“神秘化石”究竟是哪一类动物的骨粉还是某种海洋生物的贝壳呢,它又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段沧海桑田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呢? 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但“流星碎片”的奇妙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