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龙银圆价值多少?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清廷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向国外购买军用器材和枪弹等,并委托其子李经方为总买办。由于当时清政府已陷入四分五裂的困境,所以李鸿章便通过关系从日本购买了820000枚“龙洋”,以解军火之急。
这批银元由日本名古屋铁工厂铸造,币值有5个面额,分别为500元、200元、100元、50元和10元,重量均为26.8克,直径40毫米,面值为大清银币,上面印有汉字“龙洋”。不过,这些银元在铸造时因币模损坏,导致票面出现“龙目”的缺口。
后来,因为缺少经费,清廷又命北洋大臣、两广总督李鸿章变价出售这批龙洋。1895年至1897年间,李经甫和广东银号先后购入430000枚,其中含500元面值者214000枚,200元面值者106000枚,100元面值者106010枚,50元面值者56000枚,10元面值者6000枚。 李家将所购部分龙洋存放于自家的库房中,陆续流通到社会上,而剩下的则被作为清代国库的“户部”收入。
至清末民初,由于战乱频发,经济动荡不安,这些龙洋在民间大量流出,市场上逐渐出现了许多假龙洋,从而造成了真龙洋和假龙洋混行的局面。目前,一些质量较好的假龙洋价格也十分昂贵。 专家称,这种带有“龙目”的龙洋比较具有代表性,现在存世量也比较多,属于第二次铸造的银元,因此市面上比较常见,市场价格不高,一枚一般在10元至2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