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时期进去中国?
“翡翠”这个词最开始出现于康熙年间的《花部丛编》中,该书收有“翡翠杯”这一剧目,注云:“传奇戏,出《说唐》。”而《说唐》第一部中,李渊起兵时就有士兵打着“玉玺在吾手,黄金埋未寻,若得翡翠杯,胜利万倍增”的旗号。可见至少在明代后期,“翡翠”已经是一种玉石的名字了。 但人们普遍认为是明朝末年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里提到:“翡翠,玉之名,出自缅甸国。色如水粉,微带碧色者价尤高。 ” 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将“翡”和“翠”区分开来;二是表明翡翠来自于缅甸。
关于第一个信息,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因为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开始种植葡萄,唐代又传入甜瓜,所以“葡萄酒”在明代已经是常见的词汇(如《金瓶梅》中),那么“翡翠酒”一词怎么可能晚到现在?且“啤酒”二字在今天仍然读音相同,说明这两个字本身就是现代汉语的字形,那“啤酒”这个名词肯定也要比《农政全书》早很多了。所以“翡”和“翠”分开应该是后世的习惯。
第二个信息则正确,只不过“缅甸国”应该再往前推。因为明清时期的缅甸掸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非今天缅甸的首都仰光所在地,而是位于今天的曼德勒。而曼德勒一带在古代属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版图内,后被阿育王统一,成为中国东汉王朝的属国称藩。而《汉书》中已有记载曰:“振鹭,译言孔雀也……”这里的“振鹭”就是“zhenlu”,就是“zechun”,也就是后来的‘cezu’n,这就是“翡翠”的音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