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有收藏价值吗?
扇子的收藏一直比较火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审美价值高、装饰效果佳。 古代文人四雅“琴棋书画”,其中“棋”指的就是象棋和围棋,而“书”中包含了书法、字帖等。那这两项跟“琴”“画”比起来,似乎总是逊色几分;但若是加上一件器物,以“器”辅“书”或者“棋”,那就一下子把格调拉高了。这件器物就是“扇子”——古往今来,凡是有点学识的文人,几乎没有一个不爱扇子的。清人王士祯说:“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我独爱‘书’,又以‘扇’代‘书’,‘书’与‘扇’真可算得是知己了。”(《池北偶谈》)
所以,在古人书房里往往少不了扇子。他们或挥毫泼墨之后,扇面存留下墨宝,成为有价值的艺术品;或是清闲之时,拿扇子当道具,扮演个高人隐士的形象;再或者是夏天热极了,拿起扇子给自己打扇取凉……正因为有这么一种使用习惯的存在,使得古代的扇子生产量极大。再加上历代都有官员以扇进贡,于是品相较好的扇子流传至今的也有不少。 除了文人用扇子以外,一些身份尊贵的女子们也以扇为饰。唐《宫词》中就有记载:“院院笙歌赛上天,内人争先抢好鲜。早知天子重歌舞,悔不当初学管弦。”明朝时,宫廷里的贵妃们夏季的时候也会手持白团扇乘凉。唐朝的贵妇则以红色团扇为多。
无论是文人群体还是贵族女性,在使用的扇子上面花费的心思都不少——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的手段可以说相当“低级”,但实在又有效得多!比如为了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他们在扇子上题诗作画,以此向英雄们致敬;又或者是写下自己的愿望,期望能有一天实现(这就是今天所谓“许愿扇”的前身)。
等到这些扇子流传下来,上面的诗句书画当然会成为最重要的“看点”,使得它们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不过,最能让这些人乐此不疲的,还是在自己创作的扇子上刻上属于自己的姓名、字号乃至籍贯,为自己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让这柄扇子成为自己一生一世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