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钱币价值多少?

区忻瑛区忻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正好最近写了篇关于明代钱币的文章,就拿来引用的吧! 明代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决定铸币。由于当时社会动乱,财政困难,因此所定币值很低,每枚制钱折合铜钱3文,后来虽有所提升,但一直都不高。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规定,一斤白银合人民币600元,一公斤黄金则合4000元。

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繁荣,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提升,明世宗嘉靖皇帝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大肆增加铸币,导致当时“钱法大坏”。万历初年,更出现“盗铸频兴,私钱盛行”的状况。为整顿此风,朝廷于万历十六年(1588)下令禁止民间铸造大钱。然而,此时距离明朝覆灭已不到半个世纪了……

明代共铸有五种铜钱,即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弘治元宝、正德通宝和嘉靖钱钞。其中前四种均为方孔圆钱,形如清末的“制钱”;唯一不同的是嘉靖钱钞不是方孔圆钱,且不是纸币,而是纸币的券形。以上五钱,惟永乐通宝一种尚有记载,称“其文有字贯中者,其直一钱二分”,其他各钱均无确切面值记载。

不过,据考证上述古钱的面文书法,却都出自同一母本——元代“至正通宝”之式。可见明初钱法之混乱。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明代曾大量铸行铅锡钱。正德年间因矿冶失修,银价腾贵,朝廷遂令江西铅山、湖南宝庆等府开炉鼓铸。

《明史·食货志》载:“时银价日增,用银之数日巨万计……”。到隆庆三年(1569)又因铜缺,以红铜铸币,俗称“红钞铜”。 明太祖还在建国初期规定,凡私人交易,只能以物易物或以银作中介,不得使用纸钞。然而到明代中叶以后,朝廷不但不再铸币而且连铸的钱也没有了,百姓使用的纸钞质量越来越差,以至于最后人们索性把各种废纸拿回家当厕纸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