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鸡血石有价值吗?
鸡血石是辰砂(朱砂),又称丹砂、汞沙;主含硫化汞(HgS)。为提炼汞的副产品。也有部分为矿床围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石墨-汞硅酸盐矿物集合体。 我国最早的玉石矿产清单《周礼·职贡》中就有记载,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也有论述。但至近代以前,人们从未见过天然的鸡血石,只见到过红色的辉锑矿。1956年在江西瑞昌发现天然鸡血石后,才由地质学家确认为朱砂受热分解而成。故有“朱砂成玉”之说。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朱砂的形成过程:“朱砂,即汞也。其色红,似丹砂。采无定法,或以布帛滤汁,或以新瓦焙之令赤色,谓之朱砂。” 现今科学分析表明,朱砂主要是硫化物矿物,化学式为HgS,其中Hg为38.5%~40.5%,S则高达60%以上。此外尚有少量矿物质如FeO、CaO、Pb等。
由于含有一定量的S,所以朱砂可被细菌氧化生成硫酸。这一反应在自然界十分缓慢,因此使得古书关于“久埋中得,即入水即溶”的描述成为现实。古人误以为这种红色物质是一种岩石,并把它称作“丹砂”“汞沙”“朱砂”或“赤丹”等等。 其实,我们日常使用的颜料“朱砂”与作为药物的“朱砂”并非一种东西。前者是由矿物原料加工而成,后者是将矿物原料高温煅烧而得。这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因此不能混用。 用肉眼观察,新鲜的“朱砂”呈亮红色,具有玻璃光泽。放置时间久的“朱砂”表面会因氧化而逐渐变黑。 将“朱砂”置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可见其具颗粒状结构,晶粒大小均匀一致且相互紧密结合,无缝隙。用手摸之,有滑腻感;用舌头舔之,有凉丝丝的感觉;用火柴点燃,有浓烈的硫氧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