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谷仓罐有价值吗?
这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叫璧形玉琮,由于造型似筒状,所以又称之为“玉筒”或“玉管”。这种器物表面会雕刻或打磨出凹槽作为装饰(称为“弦纹”),内部有时还会留下加工时的工具痕和放置时摩擦留下的痕迹(称“钻探痕”和“磨膛”)。 整体来讲,这个物件的做工较为粗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玉器,也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据考证,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年代约为距今5300年至4000年之间,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命名。 虽然良渚文化处于史前时期,但已表现出浓厚的礼制意识,而且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增加,玉琮的形制也越来越高。
在良渚文化晚期,一种高大的圆筒形玉器出现且流行开来,这种玉器被称作为玉琮王。从考古发现的玉琮王来看,部分玉琮王最大的直径可达12厘米,高度更是达到5厘米以上,重量也往往在60克以上。而这一造型的玉琮正是战国中晚期的常见玉器,并在以后各代持续延续下去直至清末民初。因此可以认为,这种高大的玉琮是良渚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玉器在良渚文化后期的贵族墓中普遍存在且多放在头部的位置,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玉琮可能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