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盒子有收藏价值吗?
铜盒,是装放物品的容器,由盖子和盒子组成,盖子大多为圆形,有木制的、竹编的也有金属铸造的;而盒子则大多是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板制作而成。 这种铜盒最初是用来装放货币和票证的,因此人们又称它为“钱盒”。 建国初期,人们使用的钱币主要以银元、铜板(辅币)为主。为了便于携带和收藏,银行定期或不定期会发布货币兑换券,这些纸币或者钞票在收藏市场上被称为“旧钞”。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面上流通的钱币种类越来越多,材质也是五花八门,既有银元宝、银锭子等传统的金属铸币,又有塑料币、芯片币等多种新型材料制作的货币。为了适应多种货币流通的需要,同时因为金属原料昂贵,制造工艺复杂,国家没有再发行过真正意义上的金属货币,而改为发行以纸制为基础材料的纸币。 于是,曾经十分常见的铜盒便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逐渐被淘汰,被遗忘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铜盒就消失了,在民间还是能够找到它的身影的,只是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再单纯。 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会将一些吉祥如意的图案刻在铜盒上,用于存放生活用品或是首饰品。而在中原地带,人们在祭祀祖先时除了烧纸钱外还会将锡箔纸做成的元宝投入火中,在供奉完祖宗后,子孙后代再将这些金灿灿的“金币”拿起来把玩,或者是放进铜盒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