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铜元当十有收藏价吗?

郏琛露郏琛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币制,发行法币,收回各省铜币银元,铸造新国币,并规定以前发行的铜币,一律收回换发新币,这就是现在常说的“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是民国时期货币改革的一次重大举措,这次变革使我国的货币制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时,为了便于流通,新国币以纸币为主,辅之以少量铸币。在各地旧有铸币中,选择重量、规格符合国标的继续行用;对旧币的成色不足或重量不足者,由造币厂补足成新币后发行。这样,新旧币兑换比价经调整,变为10:7(10枚旧币可换得7枚新币)。 但当时社会上的流通行用的大部分还是旧式铜币和银元。为了适应需要,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开始仿照外国银行的做法,在上海建立了中央造币厂,随后又在汉口、北京设立分行,专门负责铸币和印刷工作。

这些分行的建厂原则是“采择先进之工艺设备,任用技术之优良工人”,因此采用外国的炼银和铸造工艺、机器,聘用外国人作为技师,生产新式银元。

这种新式银元俗称“样币”,因未经流通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且多被博物馆典藏,市面上很少出现。还有民国时期的各种镍币、铜币等,虽未像样币一样精工印制,但却因存世量稀少而极具收藏价值。

以上所说的只是民国的纸币和铸币,并未涉及民国的支票、借据等金融票据以及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这些金融票证虽然不象货币那样受到广泛的重视,但也同样反映了一个朝代的经济状况,有着很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钱币的收藏投入正在逐渐增加。特别是一些精品古钱,往往能卖出高价位,如乾隆通宝、光绪元宝、道光通宝、嘉庆通宝等,价格动辄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一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