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流行吗?
“流行”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好定义,但大概指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吧!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一下,变成——“中国画(或中国书画)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吗?”——当然不,几乎看不到! 以前有人做过统计,说全世界每年要卖出去40亿美元以上的艺术品,其中美国就买了1/3,日本买25%,欧洲买20%……而中国买了多少呢?大概只占世界的1.7%,排在全球第六位——连前三位都挨不上。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大国是美国,第二经济强国是日本,第三才是法国。而文化上,我们却是倒着数的,比印度还要差一个身位。
所以结论是:中国画(或中国书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是非常非常少的,几乎看不到的。之所以还在画,还在学,只是因为这是一项传统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继承下去而已。就像我们在国外看到有人在街上画画,不论技术多高,也不会去说“哇,这个画家水平真高”一样,因为那并不在我们的审美体系里。
至于你说“然而真正好的作品却很少有人问津”云云,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这世界上哪有“很少人问津”的艺术品?只有无人问津和热销两种情况,没有中间地带。如果真是“很多人问津,但是水平很差”,难道还不足以造成破坏性影响吗?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传统美术,都是属于“非常小众”的范畴,而我们自己却被巨大的文化反衬给催眠了,以为自己是“大众”的一部分。比如京剧,现在一年能看几场的人有多少?看全本的大概不超过十万分之一吧;听全套唱片的就更少了;而能够接受完整训练,从龙套做起,至于是不是角儿另说——这样算下来,全国一共能有几百个真正的京剧爱好者就很不错了!可是我们现在一说到“京戏”,就觉得是个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事实上,“群众”从来就不喜欢什么京剧、古琴、书法等等,这些只不过是咱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有义务让它们继续延续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