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价值多少?
1953年2月,我国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下简称为“二版币”),共有10个面额,包括: 1分、2分和5分;1角、2角和5角;1元、2元和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二版币共60种,由于纸张较薄,在印制工艺上采用了胶印四色或彩色印刷。这使当时的人民币防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人民币的发展史上,第二套人民币的改版次数是最多的,这也反映了我国对货币印制要求越来越高。比如,1955年和1962年两次对1元纸币进行了改版,1962年还新增加了10元纸币。 为什么要不断加纸币的发行量呢?这是因为从1957年开始,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物资匮乏,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不足,于是就大量发行纸币来满足市场需要。
据统计,新中国的前六套人民币发行量最多的是第三套人民币,一共发行了4000多亿张人民币。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量最少,只有388亿张。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生产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金属原材料都要靠进口来解决。再加上战后世界市场的美元十分紧缺,因此我国的财政收入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1950年5月,中央政府作出决定,用1亿美元购买苏联的坦克和飞机。随后,又通过贷款的形式向欧洲购买了大量的商品。
这些巨额的资金支付使得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财政上陷入了困境,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在1953年2月11日再次发行纸币,这一次增加的总量达到3亿元。 到了1954年,国家财政支出依旧没有好转,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于同年6月20日起相继发行了1953年版5元、5角和2角券,数量分别是5000多万枚、2900多万枚和1600多万枚。此后又在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1953年版10元人民币。
1953年版纸浆的防伪技术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它采用的胶印凸版印刷技术可以很好的还原图案色彩,而且纸质较好,不易破损。后来经过改进以后,这种版式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