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玛瑙有没有收藏价值?
战国红,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南红”,据说因为汉代出土过红色玛瑙饰物,所以古人据以命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玛瑙来自云南,而滇自南北朝时起有“滇红”之称,故此得名。 如今我们提到的“战国红”,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开采的河北曲阳水冲料,颜色丰富、鲜艳夺目,由于当时人们更看重玉石的产地和颜色,对于纹理等细节并不在意,因此这些材料常被加工成戒面或雕工简单的把件,也有一部分被磨刻成珠串,在当时极为畅销。不过现在再说起“战国红”,大家一般指的都是质地细腻、纹理美观的山西料,以及颜色相仿却纹理各异的新疆且末红。这两种都属和田玉中的彩玉品种,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
很多人看到“战国红”会想到“和氏璧”,事实上,“和氏璧”的故事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和田采玉有关。《韩非子》中载,韩国使者奉命出使秦国,秦昭王拿出和氏璧向他炫耀,说这是天下宝物,韩使者看后表示,其实自己的国家也有类似的宝玉,只是不如和氏璧这样完整无缺。他话里暗讽秦昭王偷盗了“和氏璧”,秦昭王听出意思后就让韩使者看看自己送的玉璧是否有瑕疵。那块所谓的“和氏壁”其实是经过雕琢的石英岩,而秦昭王送给韩使者的璧则是一块纯天然未雕琢的羊脂白玉。
这个故事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是战国时中原各国就已经从西域引进了和田玉;二是当时的中原诸国已经出现了琢玉工艺。可见在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战国红”。而且从现有资料来看,“战国红”多半是天然形成的,不是后人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