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袜板有收藏价值吗?
收藏这个东西,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以及是否有合适的空间去展出存放。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收藏东西(虽然我有自己的书房,但我并不是一个爱书之人),但既然题主提到了这个“补祙板”,我就简单谈下我的看法好了。
第一,这个东西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因为从民国年间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落后、物资供应匮乏,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修补”“将就”“凑合”等字样出现在报纸杂志或者日常谈话中。而图中这款袜子,应该算是那个年代较为时髦的产物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款袜子和它的“补祙板”具有一定的时代纪念意义。当然,如果拿出去展览的话,相信会对研究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这个东西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这种手工编织的棉袜子了,更见不到用来修补袜子的“补祙板”了。这是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于基本的功能性需求(毕竟在现代工业化社会,基本的生活用品早已实现量产,并且价格低廉,质量上乘),转而追求更高的审美需求。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服装还是日用品,都在朝着功能性弱化和审美功能强化的方向发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我们父辈们常用的搪瓷杯、塑料杯现在已经逐步被玻璃杯所取代;而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溜溜球、跳皮筋儿也被各种电子玩具所代替……所以说,这种“补祙板”即使不能算作文物,也算得上那个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第三,这个东西具有象征意义。我想,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符号。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这些“补祙板”“木制铅笔盒”“铁皮计时器”“竹木笔筒”等等充满了儿时的回忆,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童年和青春标志的象征物品。不管你是否喜欢,它们就在那里,偶尔会勾起你一些难忘的回忆,让你潸然泪下。